1. 主页 > 文章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利息保障倍数怎么算)

本文目录

  1. 利息保障倍数怎么算
  2. 利息现金流量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3. 利息保障倍数公式详细
  4.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多少合适
  5. 利息保障倍数一般多大

一、利息保障倍数怎么算

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为: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

息税前利润(EBIT)=净销售额-营业费用=利润总额+财务费用=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固定经营成本;

因为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将利息费用直接计入了财务费用,并不单独记录,所以作为外部使用者通常得不到准确的利息费用数据,分析人员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进行计算,所以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关于该指标的计算,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损益表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进行分析,作为利息支付保障的“分子”,只应该包括经常收益。(2)特别项目(如:火灾损失等)、停止经营、会计方针变更的累计影响。(3)利息费用不仅包括作为当期费用反映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资本化的利息费用。

二、利息现金流量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加付现所得税再除以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是现金利息支出的多少倍,更明确地表明了企业用经营活动所取得的现金偿付债务利息的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存在一个问题,它是基于EBIT的。但在计算EBIT时,非现金项目折旧和摊销已经被减去,因而EBIT并不能真正度量可用于支付利息的现金有多少。

由于利息多数情况下是对债权人的现金流出,所以可以定义一个现金对利息的保障倍数(cashcoverageratio)

扩展资料: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反映企业经营收益为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只要利息保障倍数足够大,企业就有充足的能力支付利息,反之相反。

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三、利息保障倍数公式详细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产生的息税前利润(EBIT)与利息费用之间的比率,用以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利息保障倍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保障倍数=EBIT/利息费用

其中,EBIT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包括税前利润和所得税费用。利息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的全部利息费用,包括财务费用和所得税费用。

下面是一个具体例子,假设某企业在一年内支付了100万元的利息费用,税前利润为500万元,所得税费用为30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为:

利息保障倍数=(500+300)/100=8

因此,该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为8倍。

利息保障倍数仅适用于同一时期内比较不同时期的息税前利润和利息费用。如果跨期比较,需要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

四、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多少合适


利息保障倍数计算公式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税前利息+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标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的界限为3。

五、利息保障倍数一般多大

解: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经营收益与利息费用的比率,也称为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偿付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EBIT)÷利息费用=(税前利息+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税后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因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利息保障倍数有不同的标准界限,一般公认的利息保障倍数的界限为3。

声明 : 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读者投稿以及网络,本网站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i084881@163.com,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